close

 


 





 


一心專至,稱念彌陀,則容易使熟處變生,生處變熟,這兩句話古來祖師大德們常說的。什麼是眾生熟處?很熟,不必要作意,隨時你會想起來,那是什麼?


 


 


愛染貪著,這是眾生的熟處。愛名愛利、貪財貪色,那是熟處,不必要人教的,自然這個念頭就起來。念佛是生處,不熟,常常把念佛忘掉,緊要的關頭提不起來,生處!


 


 


如果把它顛倒一下,熟處變成生處,生處變成熟處,我們道業就成功。把貪瞋痴慢變成生處,把一心專念變成熟處,重要是在此地。


 


 


菩提正念是眾生生處,生疏,不熟,常常忘掉。調轉過來,這才有可能在臨終最後這一念,臨終,神識離開身體是最痛苦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把不住。人斷氣了,神識沒離開,神識得慢慢離開,離開的時候非常痛苦。


 


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譬喻活的烏龜,把牠的殼拔下來,生龜脫殼,你就想到那種痛苦。靈魂離開身體,痛苦就像生龜脫殼。這個時候如果提起正念想到念佛,一聲佛號他都能往生淨土。這個話什麼意思?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一聲佛號都想不起來,都難得,他太苦了。所以彌陀慈悲,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跟他都有感應,他都來接引。他不來接引,沒有人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怎麼去法,沒人知道。一定要來接引,接引才是究竟圓滿的慈悲。


 


 


 


平常我們對於財色名食睡就要淡化,不能夠貪戀。斷說得容易,做不容易,但是漸漸的要淡薄,這就是功夫,這就是古人所講的踏實之處,這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真去做。在功夫不夠深的時候,這些境界遠離有好處,不要接觸,接觸容易引起煩惱,這個煩惱就是貪瞋痴慢疑,遠離比較好。


 


 


有相當的功夫,那個接觸就沒有關係,接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時候可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接引眾生、教化眾生,不能不接觸,這裡頭的分寸必須自己去拿捏。如果接觸還會起心動念,就趕緊遠離,自己功夫不夠,決定不容許自己再墮落下去,這比什麼都重要!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二集)  2012/5/16  淨空法師主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緣 的頭像
    善緣

    善緣

    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