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釋眾疑惑門

問。諸有疑惑請乞除斷。故般若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者。何以故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得見如來。


答。般若遮不見如來者。為所一相貌及以音聲皆求人我不求往生及無上菩提故。只行邪道不見如來。觀經阿彌陀經等。應當起想念。及專稱名號。不求人我。唯求擬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名正道。得見如來。若望法身。無相為正。


 


 


色相音聲以得為邪。此對十地已上菩薩。觀經及阿彌陀經。觀一相好。及以聞名見報身如來。此對凡夫二乘諸小菩薩。若望報身。觀佛稱名以將為正。無相為邪。若對法身。所有即論無相。又復說般若經時。世尊先向忉利諸天。為母說法。當時世尊初從天來至閻浮提。須菩提憶念世尊。入定觀佛。遂在先來。於時有一天女。不知所以。先見世尊。既見佛已。女即問佛言。我最在先見佛不。世尊言。汝在後見。天女曰云。


 


 


我初來到。無一人來見佛者。何故在後。世尊語言。有須菩提。在先入定。除去人我。觀見法身在天女前。故在先見。女為起人我心觀我色身故。在後見世尊。為對彼天女故。說頌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頌即對外道益當時。不忤未來世事。


 


 


不同觀經。又復般若為遮外道計四大五蘊是常。計色為我。計聲為我。所以般若經遮彼外道。不見如來。今依觀經等。說厭患門。願離生死速生淨土早證菩提。不觀我相。遂見如來不同般若。
  


 


問。往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觀經何故說韋提希并五百侍女同得往生。中品三人二乘往生。


答。准往生論說。女人二乘不往生者。為無決定往生者性。女人唯愛女身。不求淨土。不肯念佛。論遮不生。二乘根缺亦復如是。唯住小果。不生淨土。不解念佛。所以不生。觀經及阿彌陀經等說往生者。二乘根缺及女人迴心念佛厭惡女身。自此已下名對法論。


 


 


更分為六:


一、念佛對三階門 二、念佛對彌勒門
三、念佛對坐禪門 四、念佛對講說門
五、念佛對戒律門 六、念佛對六度門



一、念佛對三階門


問。三階法中。不坐僧床。不喫僧食。念佛法中。未知許喫僧食坐僧床及過齋已不。


答。念佛法中。通許僧食及坐僧床并過齋何以故。為念佛猶如國王。亦如王子堪受國王祿[-+]。堪受如來作廕。又佛猶如父母。念佛人猶如男女合得父母飯食衣服床榻臥具。所以通坐僧床。及喫僧食。并復過齋。難云。不坐僧床不喫僧食即是修道者。邊地下賤可應是修道人。何以故。邊地下賤不坐僧床不喫僧食。彼邊地下賤既是非曰道。故此三階亦非修道。
  


 


問。三階稱惡眾生。念佛是好眾生。為當亦是惡眾生彼。


答。不是惡眾生。何以得知。准一經云。若念佛者是人中芬陀利華。此華者諸華中極好。若念佛者一切人中最好。故以為喻。滅除諸罪故是好眾生。三階為罪不滅。所以是惡眾生。難云。罪惡眾生即是修道者。疾患之人應是修道。何以故。是惡眾生故。彼等患人非是修道。此等三階亦非修道
  


 


問。三階法不許入寺。念佛法許入寺已不。


答。念佛法中許住持寺觀。何以故。現在住持好處。當來擬生好國。擬證菩提。所以令住持寺亦入伽藍寺舍好處。難曰。伽藍精舍好處。下惡眾生不令住。無上殊勝妙果。下惡眾生不可得。
  


 


問。三階法中。見形像及以諸經。不多恭敬。為是泥龕。四生眾生是真佛故。所以恭敬。念佛法中。未知敬佛像及經已不。


答。念佛法曰。見佛形像及經。並遣恭敬。何以故。准報恩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向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經九十日。優填大王憶念世尊。不能得見。遂遣巧匠造世尊形像一軀。一倣世尊。世尊從天下來至閻浮提。其優填大王與諸群臣遂去迎佛。其形像佛亦迎世尊。世尊共形像佛一處並立。兩佛相似。遂將手摩形像佛頂。


 


 


語形像言。我將不久入涅槃。留汝久住世間教化眾生。世尊尚自敬佛形像。罪惡眾生豈不敬耶。又准十輪經云。獵師被袈裟。象為起恭敬。敬袈裟功德。命終生忉利諸天。九十一劫受諸快樂。何以故。為相似故。諸佛形像亦復如是。為相似故。恭敬之者感得尊貴榮華。生天淨土。所以佛名經中。有盧舍那佛敬形像佛。盧舍那佛尚自敬形像佛。何況凡夫豈不敬耶。


 


 


又華嚴經云。念佛三昧當得見佛。命終之後生於佛前。彼人臨命終時。勸令念佛。為示尊像令瞻敬故。故知華嚴經中有遣恭敬形像佛。云何三階難云。一切形像是[/]龕。食來不合喫。一切牛驢是真佛。食來即合喫。一切形像是[/]龕。衣服供養不合著。一切眾生是真佛。昆虫上得衣。云何合著。一切眾生是真佛。不合損。一年之中損生無頭數。殺佛之罪如何除得。一切眾生是真佛。身合安置勝妙處。自身既在好房舍。佛在下惡處。豈成平等。


 


問曰。三階念地藏菩薩功德多少。如念阿彌陀佛。


答曰。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問曰。念佛是一乘。三階非是一乘。何以故。


 


「若是一階。容可是一乘。既言三階。豈成一乘義。又准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言無二者。若望菩薩。即無緣覺。言無三者。若望緣覺。即無聲聞。又言無二者。若望佛說。即一乘無聲聞緣覺。何以故。二乘極果大乘初地。


 


 


所以言無二。言無三者。即無菩薩乘。為十地因果未極故。所以無三。准法華經中。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故知佛者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是最上乘。稱究竟位。是名一乘。實非餘乘之所及也。故大行和上當在之日。亦有數箇三階。捨三階法歸依和上念佛。」


第二、念佛對彌勒門


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念於彌勒。


答。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彌勒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經中說。阿彌陀佛現是覺圓果滿超諸地位。所稱念者功德最多。彌勒現是菩薩位中。未超諸地果未圓。故稱念之者功德狹少。
  


 


問。何故不念彌勒生兜率天。云何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


答。為兜率天不出三界。天報既盡。還墮閻浮提。所以不願生天。若往生淨土。出過三界。直截五道。一生彼國。直至菩提。更不墮落。所以願生。又兜率天少時受樂。彌陀佛國中樂最勝。故名為極樂。長時受樂無有限期。以是因緣勝於兜率百千萬倍。何以得知。經中所說。一則身相勝。彌陀佛國眾生生者。皆具三十二相。


 


 


兜率天人則無此相。二則徒眾勝。既生淨土。與諸菩薩共為伴侶。受男子身。無女人相。兜率天上男女雜居。不同菩薩。三則壽命勝。兜率天上壽命四千歲。已還復卻來重墮閻浮提。彌陀佛國一去直至佛果更不再來。四則神通勝。彌陀佛國菩薩總六神通。兜率天上人無神通。五則果報勝。彌陀佛國眾生。衣服飲食香華瓔珞一切供具。


 


 


自然化成不須造作。長時受用無有窮盡。兜率天上造作方成。縱有自然衣服。不得多時。四千歲已命欲終時有五衰相。一則頭上華萎。二則腋下汗出。三者起坐不定。四者氣力衰微。諸天免其眷屬。五者多諸棹舉。不如極樂世界百千萬倍。
  


 


問。當來彌勒下生之時。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得阿羅漢果。何以不願求生。云何求生彌陀佛國。


答。彌勒未下生來。不可待得。何以得知。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後。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然始下生。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乃出。准法王本記。釋迦涅槃已來。始有一千七百餘年。全未擬來。不可候待。眾生命短。恐沈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彌勒。唯阿彌陀佛現在說法。


 


 


住極樂世界。廣度眾生。歸依西方早證道果。勝於彌勒百千萬倍。設值彌勒三會。說法廣度諸人。得阿羅漢。小乘極果。若望大乘。始到初地。億億眾生不逢彌勒佛。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疾則一念十念。遲則一日七日。稱念阿彌陀佛即生淨土。實過彌勒百千萬倍。


 


 


又復本師說彌陀經之日。彌勒菩薩亦在會中。阿逸多菩薩是也。彌勒尚念阿彌陀佛。何況未來諸眾生豈不念耶。大行和上在日。數箇彌勒業人迴心念阿彌陀佛。又念佛法准佛經教。後末法時諸法總滅。特此念佛正法止住百年教化眾生。故知念佛不可思議


第三、念佛對坐禪門


問。念阿彌陀佛。何如坐禪看心作無生觀。


答。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速成佛果。勝於無生觀門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維摩經言。譬如虛空造立宮室。終不能成。地上造作隨意無礙。無生看心亦如是。何以故。無生即是無相。無相即是虛空。所以難成。念佛之法事理雙修。猶如地上造立宮室。所以易成。如貧人少乏財寶。學他王家造立舍宅。雖辦得少分材木。從生至死終不能成。


 


 


後時材木爛壞。虛費功程無有成就。無生亦爾。為功德法財不得成就。枉用功夫無有成益。念佛法門則不如是。由念佛一口。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如富兒造宅立便成就。所以觀經云。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不同無生。何以故。


 


 


又法華經云。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不現前者即是無生。既是十劫不得成佛。故知成佛遲。如念佛。遲則七日。疾則一日。速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何以故。乘佛願力故。



 


問。看心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答。看心功德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知之。准觀經云。念佛一口。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一度看心。未知滅幾許罪得幾許功德。不言滅幾億生死之罪地獄悉滅往生淨土。故知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
  


 


問。念佛往生得何果報。無生觀成得何果報。二種何者為勝。


答。念佛往生得三十二相。具六神通。長生不死。超過三界。直至成佛。更不墮落。菩薩聖眾共為伴侶。阿彌陀佛親自說法。無生觀成生長壽天。經八萬大劫還墮惡道。無生觀萬中無一得成就者。為不時宜。假令得成生長壽天。不出三界。剋十而論。不如淨土百千萬倍。


 


 


問曰。准無生觀。唯遣看心。其心為赤為白為青為黃。觀者為當成不成。


答曰。無生看心非青非白非赤非黃。非不言成不成。心不相貌。復無成就。虛費功夫徒勞何益。難云。看心之時即得成佛者。看衣即得暖。看食應得飽。看金應得寶用。看心之時亦得道者。看衣不著不廢寒。看心之時亦不得果。


 


 


又准像法決疑經說。坐禪不是末法時。何以故。彼經云。佛滅度後。正法五百年持戒堅固。像法一千年禪定堅固。末法一萬年念佛得堅固。准法王本記。入末法來二百餘年。是念佛時。不是坐禪時。所以大行和上在日。數箇禪師門徒 從和上 教授迴心念佛者多


第四、念佛對講說門


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於聞經功德。


答。念佛功德多於聞經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觀經下品上生人無惡不作。由造惡故。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彼人聞已滅除千劫等罪。聞經力小。地獄猶未滅。得智者教。念阿彌陀佛十口。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問。讀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答。讀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大行和上說。不念佛修行讀經。猶如讀藥方。念佛猶如服藥。讀藥方病即難除。服藥病則易差。讀經修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正是修道。以此事故功德最多。


 


 


問。講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答。講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講經猶如數寶。念佛猶如用寶。數寶雖多。不除貧苦。不言滅罪。不言得功德。用寶雖不多。能濟身命。得功德無量。明知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又講經如磨石。雖獲少分利益盡與他人。自損無量。為受禮拜供養。大損果報。


 


 


所以論云。譬如貧窮人晝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故知講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如唯識論。多破計我。講論之者口雖說法。心多計我。不起我者萬中無一。所以法華經云。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由是事故。講論不如念佛百千萬倍。所以上世有惠感法師智仁法師蘊法師。皆捨講論同歸念佛


第五、念佛對戒律門


問。念佛功德多少於持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功德。


答。念佛功德多於持戒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經說。持戒證小果。始到初地。准彌陀經。若一日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所以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故知功德多於持戒功德百千萬倍。又准經中說。


 


 


如今不是持戒時。是念佛時。何以得知。准像法決疑經說。本師滅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堅固。像法一千年坐禪得堅固。末法一萬年念佛得堅固。自從佛入涅槃已來。准釋迦碑文。已有一千七百餘年。入末法來二百餘年。故知是念佛時。


 


 


不是持戒時。縱有持戒者。准戒經文。即得名譽及利養。死得生天上。無證得阿羅漢果。縱得生天。不出三界。就持戒人中。萬箇無一具戒者。何以故。為戒細人麤。數多難持。若望念佛。數少易行。得多功德。
  


 


問。念佛得益多少於持戒得益。


答。念佛能益無損。持戒損多益少。何以得知。准目連問經。破初篇戒。取長壽諸天計人間九百一十五俱[*]六百萬歲墮地獄。准戒文中。有五篇七聚。依挍量。第一篇重挍量第二篇一倍。第二篇重挍量第三篇一倍。第三篇重挍量第四篇一倍。第四篇重挍量第五篇一倍。


 


 


第五篇最輕犯突吉羅。九百萬歲墮地獄中。一夜不懺者捨本利。准破戒罪。無量無邊。持戒萬中無一。故知損多益少。念佛一口。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所以有破戒罪。念阿彌陀佛。總得除滅。何以得知。准觀經文。下品中生人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應墮地獄經歷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為讚彼佛光明神力。


 


 


教令念佛。彼人聞已。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往生淨土。故知破戒罪亦得消滅。又准群疑論中說。破戒者護。復失道者導。盲冥者眼。故知念佛純益無損。承前北都有律師。捨戒律業迴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准觀經中說言。中三品人。律師念佛往生淨土。故知念佛門持戒苦行不及也


第六、念佛對六度門


問。念佛功德多少於六波羅蜜。


答。念佛功德多六波羅蜜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維摩經說。念定總持人自求生淨土。總得往生。一切不問。


 


問曰。有人復疑。念佛猶如口打鼓。如何解釋。


答曰。亦如口打鼓。何以。因口誦心記。乃打由成。若無心口。無由得成。念佛亦爾。心信口稱。乃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若無心口。無由往生。所以如口打鼓。
  


 


問。何故不念本師釋迦。但念阿彌陀佛。


答曰。念彌陀者。本師教念。然始解修。猶如父母生得子已。遂付師教學問乃成。皆由師立。彌陀亦爾。本師說經。慇懃勸念阿彌陀佛。令生淨土。早證菩提。將念佛名稱為難事。本師自說。我行此念阿彌陀佛難事。得無上菩提。本師釋迦自亦念佛勸。汝等一切眾生若能稱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早證菩提。是為甚難希有之事。


 


 


本師遣念阿彌陀佛。又復念佛猶如父母多諸子息。當居儉處。將去遂豐然始養得。不被餓死。本師亦爾。為娑婆濁惡不堪久住。恐畏沈淪墮於地獄。將諸眾生同歸淨土。受諸快樂。不被沈淪。


 


 


是故偏令思念阿彌陀佛。不念本師。非但釋迦因念佛得成佛。十方三世諸佛皆因念佛三昧當得成佛。故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一切過去未來及現在佛。皆學念佛速證無上菩提。故知三世諸佛皆因念佛當得成佛。
  


 


問曰。何故不念十方諸佛。偏念阿彌陀佛。


答曰。現在十方佛中。彌陀最勝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於現在十方佛中。彌陀佛願力攝眾生最多。又十方佛淨土中。彌陀佛淨土最好。韋提希等選得。又十方淨土中。彌陀淨土最近。十方諸佛名號中。念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最多。所以專念彌陀佛。不念餘佛。
  


 


問曰。何故念佛是一法。乃能廣攝諸門。


答曰。念佛雖是一法。定能廣攝諸門。何以得知。舉喻釋者。念佛猶如如意寶珠。雖是一箇寶珠。能攝一切寶物。故法華經中說。龍女為獻寶珠。速得成佛。雖是一法。增長一切功德。感得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一法包含一切法。所以維摩經云。念定即總持。包含一切法。故一法中乃含諸法

    


第十一念佛出三界門


問曰。淨土為出三界。為在三界中。


答曰。淨土定出三界。不在三界之中。既言三界。何等為三。一者欲界。從此閻浮上至六天總名欲界。二者色界。六天已上梵眾天等一十八天名為色界。三者無色界。又有四天。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等總名無色界。又復三界向上非非想處二十八天。向下即是無間地獄。人在中間住。猶如牢獄之中相似。所以法華經云。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是故韋提希厭娑婆世界五濁惡處。何等為五。一者劫濁。謂疫病飢饉刀兵等劫。二者煩惱濁。一切眾生多諸煩惱。三者命濁。壽命短促。四者見濁。誹謗不信。五者眾生濁。無其人行。又有地獄餓鬼畜生盈滿不善聚集。是故遣厭。欣樂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經云。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盲類。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又論云。超出三界獄。目如青蓮葉。聲聞眾無數。是故稽首禮。又往生論云。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又准群疑論中說。淨土豎超三界。橫截五道。一得往生。更不墮三界牢獄。直至無上菩提。故知彌陀淨土定離三界。不在三界之中。所以念佛法門頓出三界。若欲念阿彌陀佛速生淨土者。要須三業成就。第一心唯有信。第二口唯有念。第三身唯有敬。不問有人無人尊卑老少。晝夜常不懈慢。名為敬成就。不議他人長短說食數寶。


 


 


唯口念佛聲聲不絕。名為念成就。不墮貪瞋等煩惱及鬥亂打罵怨恨嫉妒殺盜婬妄。是墮三塗因。與念佛法不相應故。唯有信念佛。不揀道俗。不問男女貴賤。不問罪有輕重。唯信為本。若成就者。萬病皆差。不假世間醫藥。萬善自成。不假世間教經。頓能成就。其萬善成事。非是己能。亦非修行力。若據經文。從凡位至初地經一大阿僧祇劫。若三寶力。不假多劫。又依經文。


 


 


聞說阿彌陀佛。乃至一心一念。歡喜踊躍。志心迴向即得往生。住不退地。法華經云。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世間之中唯有母力。能令其子身得安穩。出世間中唯有諸佛。能令眾生出三界苦。得生淨土見佛聞法。又依經文。佛有慈悲喜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不問地獄餓鬼畜生及人中苦。若問即不名大慈悲。又如其母。世間之母於子有種種苦。終不辭勞。無疲倦。以樂為本。豈容諸佛大聖大悲。不問怨親道俗男女。平等普皆救。


 


 


救護何等苦。世間之苦與地獄苦百千萬倍諸佛即救。況人中極輕。若不相救。即與經教相違。人中諸苦。發心悔過。作諸戒行。作諸功德。諸苦頓除。信始成就。生死退失。委知地獄不再入。人中諸苦。苦即不滅。病即不差。千無一信者。縱有信者。不過旬月尋即還退。不見經文以不知未來之苦。其心不定。現在之苦復不得滅。眾生謗起。又依經文。現在之苦定滅。


 


 


未來之苦必無。今現世人有誦得經者。及有異行與國王相應者。頭髮即落。袈裟著身。亦無戒行。在世間內。上至國王。下至父母。皆反致敬。是誰之力。盡豈不是三寶之力。世間之內亦有不問貴賤男女皆令自在衣食自然。見者恭敬不辭勞倦以是義故。當知三寶之力。唯信乃知。不信之人如盲如聾。等無有異。故知念佛之人聲聲不絕。無病不差。無罪不滅。定不驚怕。亦不轉退。


 


 


日日之中心眼自開。轉加作意。並與經教相應。行住坐臥心終不散。亦不失威儀。縱聞諸經論。並與心行相應。轉加歡喜。遞相接引有信之人。如母救子不辭勞倦。無信之人寧當噤口。而死不得出言。令他起謗。非是謗人。直謗於佛。當說彌陀經時。釋迦難解之法為一切眾生說。若有信者。是六方諸佛知甚難信之法。


 


 


恐後眾生生疑謗。故舒舌作證。表此經文定不虛妄。又聞此近來諸行者等咸生驚疑。及有誹謗者。以是義故。諸佛再三懸知末法世不信眾生。若有信者。一切諸佛共所護念。自不信佛語。自無善可得住不退轉地。皆彌陀經語。


 


 


若不作業。自障聖道。彼此經教皆是佛說。自修行之教善神護助之法。深生信敬。修行不捨諸佛護助。復是諸佛本願力教。現在聞而不信。直入地獄。無有出期。豈不謬哉。若見此經文。再三思量。審有經教。方始相應念佛戒行斷除法門。但能決定深信至誠不退者。


 


 


念念不絕。聲聲喚佛。不問道俗貴賤貧富好醜男女。罪有輕重。唯取信心成就。若不信諸佛慈悲。縱是父母亦無救處。不得往生。唯有信心成就。諸佛常住不滅。亦無退轉。信佛大聖一切賢聖最上最勝最大。是名世尊。不問過去未來現在所有眾生。不問大小善惡之心多少。


 


 


皆知若有人信佛大慈大悲。能救眾生過去未來現在所有眾多惡業罪障。發心悔過。並悉知之。尋即往救。亦不過時度。名為大慈大悲。如世間母。見子在糞穢中及饑寒苦痛。終不再離。名為慈悲母。在世之人無能報母恩德。是小慈母於子尚不辭疲倦。諸佛大慈大悲與救百千萬倍。


 


 


不唯救世間之苦。能救生死大苦。是故世間有能信者即救。亦不問罪有輕重。謹依法華經文。佛言。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又不問道俗男女貴賤老少好醜貧富及罪輕重。以是義故。


 


 


唯論信者。能悔過者。深信成就。聲聲不絕。念佛名字。經云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又云難信希有之法。唯取信心不云罪人。亦不得言女人不得往生。唯論信者。若是戒行成就者皆悉往生。即非難信。亦非希有。


 


 


善男子善女人能信不昧。不問罪有輕重。是病皆除。是罪皆滅。不論遠近。唯取信心頓斷疑惑頓覺念佛。如母救子。故名難信希有之法。說此經時。六方恒河沙諸佛各各出舌證明。即知過去未來現在眾生。聞者並皆生疑起謗。不信佛有如是力。故言難信希有之法。是恒沙諸佛並皆舒舌。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為作證明。有能信者。不言怨親。觀經云。念一口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又經云。一切諸佛共所護念。諸佛慈悲等心普救。不問道俗。悔過迴向發願。定不過時。是名諸佛平等救眾生。念若成就。無罪不滅。無病不差。無苦不除。無憂不喜。


 


 


驚怕之者尋即自定晝夜。精進忍辱成就。戒即不破。睡即策懃亦不疲倦。所出言語一依正教。令人樂聞所行之行。故用孝養之人皆倣習。如是等中心貞志節自在無礙。非是己能修習力。皆是世尊慈悲力也。若有人。聞即悔即學即行即念佛。是諸佛力。能信之人方始覺知。


 


 


第一身業。不得殺盜婬。亦不得打害他一切眾生。亦不得觸世間細滑好華綾羅錦繡繒綵緋紫等。縱逢嚴寒。隨寒即死。終不再著。此物能障當來業道。能沈沒苦海。能令世間疑謗。亦令人怨恨。令人起愛心。女子著好衣。出入遊行。好塗粧粉。令放逸多。男子數數頻看不捨。父母多憂便起嗔怒。兄弟懷愁起大嗔怒。世人略見即生疑謗。師僧若見即破淨戒。賊人見時即起盜心。如是等障皆好衣過患。不可盡說。若是孝行者。


 


 


至死不著好衣。孝行俱成。身行正行。禮讚不虧。迴旋出入。不得擺手急行。亦不得迴頭反視。亦不得抑睛戾眼。若坐不得舒腳。亦不得托地。不得欹睡倚物。唯老病不在此例。若論眠時。不得脫衣服。亦不得仰眠舒腳及語。此是放逸懈怠。唯除老病及困時。即暫得苦策懃。


 


 


晚眠早起。日日如健。神情變利。智慧日日增。若不行依。即名放逸不信之人。罪復不滅。萬事不成。何況病苦。亦不得往生。第二口業。不得飲酒食肉及五辛糟醋酒酵糗麵乳酪酥密粳糯世間上味飯食如是等食。縱逢大饑。寧當忍。饑即死。更不再食。殺盜婬妄語。嫉妒語。嗔恚語。我慢語。欺凌語。怨恨語。疑謗語。求財語。兩舌語。說他人長短鬥亂語。諂曲語。毀呰愚癡語。惡咒語。如是等語。若欲說。時無有盡期。


 


 


但是聞人善惡言語。皆不得說。此是無盡無益。鬥諍語多著魔。亦令人病發。若不再說。與佛教相應。不勞讀經書。唯加念佛行住坐臥不礙生活。聲聲不絕。念佛不移。唯急喚大作聲。復須分明道字。此教猶如小兒喚母。急急不得散。外去惡緣。此是定心坐禪念佛定。各有多門道俗。但得心清淨。不問男女貴賤。


 


 


唯取信敬孝養之人。但能皆得病苦消滅道業成就。以是義故。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證明不虛。又云。能信專念不捨之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此是彌陀經文。現在流行處處不絕。第三意業。不得非理貪癡。不得心生疑謗。不得心生蛆姤怨。不得心生殺盜婬妄想惡緣。不得心生我慢貢高。輕蔑他人。自是非他。耽財愛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