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西現在拉著父親他那寬大的手時,看著他的每一個笑容,每一個眼神,每一聲呼喚,都覺得很幸福」。


 


父親這次住院期間願西體會良多,很少這麼近距離的看著父親,才穆然驚覺父親的臉龐已不再年輕。


歲月用最純淨的白色印襯出蒼老,時間用最無暇的顏色顯現出年邁,


斑白在你的髮梢,皺紋在你的眼角,連鬍鬚都白了。


疼痛的骨盆,脆弱的骨幹,


我不得不正視,這個時常讓我心抽動的外表。


常被我氣急的你,常被我潑冷水的你,常被我忽略的你,


這樣讓我不得不正視,自以為還有很長時間可以在一起,而那些光陰早已被我蹉跎殆盡。



斑白的頭髮可以染黑,但斑白的人生確無法重新彩繪。


父親為我們操勞一輩子的身子,變得如此憔悴,


願西難掩難過的神情,不禁又簌簌地流下眼淚。


 


回想過去與父親在一起相處的歲月,


在願西的生命中,從一出生便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是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我滿滿的愛。


父母的愛不僅創造了願西的人生,更為我的人生,


賦予深重的意義,也是我的避風港,時時接納我鼓勵我。


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偉大的力量莫過於父母對我的愛。


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禦。


在家裏,在父母面前,心緒才能感到如此的寧靜。


 


每時每刻,父母愛的牽掛都在伴隨著我,父母把愛給了我,時時刻刻都在付出。


但是我只一味的認為那一句嘮叨的話語,是他們的恬噪,


心情被父親的教導,母親的叮嚀以及難捨難分纏繞著,在這樣的日子裏,


忘卻了城市中來去匆匆的紛紛繞繞,回歸了人性最本來的狀態親情,


是誰撫平了我心頭的愁緒,是生我養我的父母,卻不知那是父母愛的表現。


 


 


在這漫漫紅塵中,忙碌的生活幾乎讓我們無暇享受親情!


而親情,自古是人們讚頌的主題。


世界上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


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世界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所以普願全天下的兒女心請及時報答我們的父母,不要等到親已不在時,才悔不當初阿!


  


父母的恩情是沉重的,在這個物質的世界卻顯得那樣蒼白而又珍貴!


 


父母的愛,也是我們無法償還的。


 


 


 


古人講「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


孝經上講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


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天性之常,


常是長久,也就是不變的,在時間、空間上都不變。


就像君對臣的那種關懷、照顧、體貼、愛護,


是人的本性本善,本來就是如此。


照料父親的這段期間,才體會到古代聖人的存心是那麼偉大,



難怪乎孟子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


又講「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聖人的存心就是孝悌。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所以他的福報才有這麼大。


能成就那麼高,美名能垂於青史,因為他們能念念想著父母。


 


孔子有一次跟他的學生子夏討論孝道,子夏來問孝,


孔子回答他說,「色難


要孝順父母,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著這種和顏悅色,


色難,和顏悅色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如果心裡沒有那種由衷的敬意,


他就很難表現出那種和顏悅色,特別是在對年邁不便的父母,


很可能就會表現出來那種嫌棄、不耐煩,


所以誠敬之心沒有那就不能稱為孝。


內心的誠敬最難得,所以孔子非常強調這個


 


 


 


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人生七十古來稀,子女成人自立,父母逐漸衰老,


盡孝時日無多,是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知而喜者,親得壽考,子能承歡也。


知而懼者,父母之年愈高,在世之日愈少,深懼,事之愈當謹也。


但一方面確實懼是大於喜的,因為我們能做的太少,父母能給的太多。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呢?


我們還有多少心願,真正來得及完成呢?


 


所以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至深的悲愴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在,


真正到了那一天的話,那我們就是捶胸頓足的哭泣,再如何的追悔,


父母在的時候,少頂一句嘴多好,多做一件事就來的及,但一切都過去了。


所以只要有父母高堂還在就是做兒女的福份,


願西在此地誠心祝願全天下兒女心,普願在父母之年以及在來的及的年限中,


我們的心還來的及做什麼?


從今天開始,行孝於當下,不要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緣 的頭像
    善緣

    善緣

    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