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一線生機 釔90體內放射療法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3/24 12:08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對於肝癌末期或其他癌症轉移至肝的患者來說,治療露出暴曙光。台北榮總自2008年1月引進「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迄今已經有一年以上使用經驗,患者經過治療後,3年內之存活率也從原先之6%提升至17%,全球也有許多釔90在「第一線」搭配化療之肝腫瘤治療經驗。


目前接受釔90治療的病患大多是因為多線化療失敗,或其他治療無效轉而求助,也有部份患者因無法耐受化療或肝動脈栓塞等造成的副作用,或是在確定無法手術切除或不願意接受手術而選擇此項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李潤川醫師表示,多數病患反應該療法副作用較一般化療或栓塞要低,生活品質良好,沒有一般動脈栓塞後嚴重疼痛、發燒及壓迫感的不適。


而在榮總約有五分之三病患在治療完一到二個禮拜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包括腹痛、疲倦、食慾不佳等,於一個月內可恢復正常,其中有5個病患在治療完有輕微發燒。若病患治療前有嚴重肝硬化,肝功能已接近衰竭,或腫瘤佔全肝體積超過一半,治療效果及預後較為不佳。


釔90體內放射治療是利用幾百萬個含有放射性元素釔90 (Yttrium 90)的微球體,直徑約為頭髮的三分之一,以肝臟血管攝影方式直接送至肝臟內,微球體會在供應肝腫瘤養分的動脈血管中被截留,並在肝腫瘤附近進行約兩個星期的放射性照射,以近距離(β射線組織穿透距離平均0.25公分)由內而外給予有效的高輻射劑量殺死肝腫瘤。


由於可選擇性地針對肝腫瘤進行照射,相較於一般體外照射療法受限於腫瘤數量及體積,釔90因經由肝動脈直接輸送,有血液供應的位置釔90皆可進到腫瘤內放出輻射線殺死腫瘤,例如腫瘤體積較大、瀰漫性散佈或是已經侵入肝門靜脈仍可治療,多數病患只要進行一次療程。


因台灣衛生署目前尚未核准上市,依衛生主管機關規定此乃針對特定病患之救援療法,需通過院內人體試驗委員會及衛生署專案申請流程。李潤川醫師表示,「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也並非適合每一位肝癌或肝移轉的患者,病患在治療前七至十四天需作核醫「肝內鎝標記巨聚合白蛋白掃描」,以測定肺分流百分比並計算出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確認肝臟的動脈結構,同時預先永久栓塞通往胃腸的側枝血管,確認評估病患是否適合此項治療。


治療前進行跨科劑量討論會,依據病患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肺分流百分比、肝功能及腫瘤大小以訂定最佳劑量。治療當天由介入性放射線科醫師經由股動脈置入肝動脈導管,透過導管注入釔90微球體。


此療法於2002年通過美國FDA核准使用於大腸直腸癌之肝轉移,並於2003年通過歐盟之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之肝腫瘤病患,目前多使用於多線化療失敗患者,另有多篇文獻證明第一線使用體內釔90放射線療法,可提升腫瘤治療反應率,3年內之存活率也從原先之6%提升至17%,全球也有許多釔90在「第一線」搭配化療之肝腫瘤治療經驗,且證實第一線使用,病患有更長的存活期。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54&id=54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緣 的頭像
    善緣

    善緣

    善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